之前收到一位商會朋友的BUD政府資助基金查詢,便約了到客人辦公室了解情況。客人本身開辦工廠,曾經一間資助顧問申請BUD專項基金,但最後失敗,像之前提及的一位客人一樣,申請被撤回。
經我們了解後,發現有以下三大問題:
1:先前的顧問未有深入瞭解客人的生意模式
秘書處最希望清楚申請機構的商業模式及架構,從而確認它所寫的資助範圍是否適合及金額合理與否。經一輪諮詢後,發現客人的工廠並非由香港公司或香港股東持有,故此工廠衍生出來的支出,例如:聘請員工及機器設備等,並不能寫入資助範圍內。
2:不必要的支出
此外,顧問因看見客人開工廠,理論上生意額可以完全支持到1百萬元的最高資助額,故填寫了很多客人覺得不必要的支出。例如展覽活動方面,客人只會在將來6個月內參加一個展覽攤位,卻填上一些不合理支出:如5,000本宣傳小冊子、所有員工及董事會乘搭頭等機位、住5星級酒店等。秘書處見此,一定覺得不合理,會認為純粹想向政府「抽水」,而並非真心透過資助幫助其生意發展。
3:顧問「失聯」
以上的問題秘書處都會提出給客戶,客人與其協商修改後就可解決。客人亦因工作太忙關係,沒有與秘書處好好溝通,但顧問在過程中亦未有提供任何聯絡及建議,只淪為協助客人「作」計劃書以及執文件的工具,所以結果亦顯而易見。
如何避免遇上「Hea」中介?
以上例子實屬不幸,然而,你會否遇上這些「Hea」中介?我們也不敢保證。
在申請基金資助之前,我們可建議你做好準備,例如先約見中介,留意他們是否「黑中介」,同時,也可閱讀我們提供的相關文章,明白基金的用途,就可避免浪費申請及尋找沒有質素中介的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