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好幾位客戶聯絡我們,要求看看之前他們批核了的BUD專項基金額度,還可不可以再Claim到資助,或轉用其他資助顧問。因之前他們用過其他資助顧問去幫忙申請,成功付款後卻不能聯絡或者消失,如我們早前文章所述的「黑中介」(按此查看)一樣。
成功批核 =\= 成功Claim到
坊間部份顧問收費,都集中在成功批核上。的而且確,成功申請到批核的企業,只有約2,000間。而據官方數字,大約3間公司之中,只有1間會成功批核。因此有些顧問告訴客人,只要得到秘書處支持,一定可以Claim到資助。
但是,「中伏位」一般在項目接近完成後。客人希望聯絡資助專員時卻聯絡不到,亦不清楚下一步要怎樣做。因項目需要在完成後六十天內呈上最終報告,更需要核數師負責核查整個BUD項目,令其順利完成及保留所有相關合約、單據及收款紀錄,再由核數師呈交秘書處。以上這些「陷阱」,很多中小企都毫不知情,令到即使成功批核的個案,都無法取得資助。最後白白浪費了金錢、人力和時間。
獲利回套Take and Run?
另一個「伏位」是在首期撥款方面。
假設成功批核BUD資助$50萬,如有申請首期撥款的話,客人可先到銀行開立戶口,並存入$10萬,秘書處亦會存入$10萬作配對。有不少顧問以此作為佣金向客人收費,因這些客人不用做任何計劃,即可獲得資金上的資助。
但實際情況是,透過首期撥備的客人,往往成為了秘書處核查的目標。秘書處會要求到申請人的工廠或辦公室視察計劃的進度,當發現有異樣,除會被要求歸還首期撥款外,在以後申請任何政府資助上會面對巨大的困難。
市面上有不少馬虎的中介(見文章《「Hea」政府資助中介編》),所以即使找中介幫忙,也需要慎選!
「專業」資助顧問,還是「專業騙徒」? 有 “ 2 則迴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