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持續,大大影響了本地經濟發展。香港中小企需留意海外具高增長潛力的市場,利用政府所推出高達HK$400萬資助額的「BUD專項基金自貿協定計劃」,發展數碼營銷策略及運用電子商貿方式,開拓東盟國家消費市場。透過BUD專項基金,中小企能利用基金撥款為項目進行招聘人手、增添設備以及進行市場推廣等活動。本文為大家分析東盟市場經濟發展趨勢以及申請「BUD專項基金自貿協定計劃」資格。
東盟市場趨勢
BUD企業專項基金「自貿協定計劃」涵蓋的資助適用東盟十國,包括文萊、柬埔寨、印尼、老撾、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根據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業務擴展至東盟》於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訪問中小企調查中,73%受訪者表明有意拓展東盟生產基地,而越南、柬埔寨和緬甸成為中小企熱門地區選擇。東盟市場發展潛力大,不論投資設廠東盟或是開拓東盟市場也是令中小企業走出本地市場的好方案。
活躍消費能力
東盟人口達到6.5億,60%以上的人口年齡在35歲以下,具一定的消費能加,令消費市場前景樂觀。同時,國家內的年輕人多使用科技產品,令東南亞的電子商貿勢在未來幾年出現急劇的增長(詳情按這裡)。此現象令不少網上消費平台能成功進駐區內什至更被大集團收購,令商業地位更鞏固。如Lazada,它於2012年成立,擁有超過155,000名本地和國際賣家,以及3,000個品牌。在2016年,它成功由阿里巴巴收購,助開拓展東南亞業務。
電子商貿經營模式
近年來,阿里巴巴、京東和騰訊等中資公司在東盟的投資大增,帶動科技電子商貿的應用。企業可利用電子商貿平台進行服務及產品的銷售,同時配合東南亞各國政府所推動的無現金經濟模式來採用數碼支付方法,令消費者輕鬆購買,提升業務增長。
此外,東盟國家的互聯網經濟增速相當高,印度和越南分別以每年逾 40% 的增長速度,而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則以每年 20% 至 30% 的增速穩步增長。這數據反映了消費者對電子商貿投入性變得更多,令線上營銷更普及。
「BUD專項基金自貿協定計劃」申請資格
只要是按照《商業登記條例》在香港登記的非上市香港企業,並在香港擁有實質業務運作,即使已在東盟國家有業務運作,也符合BUD東盟基金申請資格。可是,如果企業在東盟的項目屬與當地資本合資,港資持股不可少於50%。此外,要留意符合資助項目要求的開銷,如企業日常運作開支的是不獲資助。要取得最大的BUD資助額,便要留意獲資助與不獲資助的項目分類,並遞交相關並足夠文件,展開申請。
希望申請資助?先看這篇文章作好準備!我們會為中小企提供專業的基金申請服務,加快你獲資助申請批核,讓你得到更多資金發展生意。
立即行動,聯絡我們(按這裡),大家齊齊抗疫創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