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出擊:東盟市場拓商機 (下集)

受到疫情影響,本土經濟受到正面沖擊,香港中小企面對經營生意挑戰更多。在上集,我們向大家介紹了政府所推出高達HK$400萬資助額的「BUD專項基金自貿協定計劃」,令中小企了解到透過此基金資助讓自己的生意「走出去」,不再只投放資源在本地市場,使自己經營得到更多出路。簡單來說,「BUD專項基金自貿協定計劃」,能為合資格申請中小企提供全面資助來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和拓展營銷,提升中小企進入海外市場競爭優勢。在上集,我們分享了東盟市場經濟發展趨勢及申請「BUD專項基金自貿協定計劃」資格。今集文章為大家提供進入東盟市場所需注意地方資訊以及該如何申請「BUD專項基金自貿協定計劃」,令大家的業務繼續擴展。

抓住東盟市場的機遇

根據港貿發局於2020年6月進行的貿易調查發現,在100家受訪公司中,有25家已在東盟建立據點。調查更顯示在有意進入的市場之中,以馬來西亞(68%)、泰國(63%)和新加坡(51%)三個地方最受歡迎。
東盟市場能成為香港中小企發展新的收入來源並積極拓展業務原因包括東盟市場城市化持續推進,加上中產階層興起,東盟民眾的消費習慣已從購買基本必需品轉向非必要消費和購物體驗。而東盟中產消費者對各樣的產品和服務需求上升,包括電子產品配件、服裝、保健美容用品、護膚和化妝品、旅遊服務以及娛樂等(詳情按這裡)。中小企若能運用自己的優勢,如產品設計和製造能力及靈活配合客戶需求等條件,定能在東盟市場推動自己業務發展。

進入東盟市場注意

東南亞消費者行為: 除了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外,其他東南亞國家正在經歷經濟增長和消費者行為的巨變,但他們的人均收入仍然偏低,所以東南亞國家消費者對於價格非常敏感,消費特性趨於追求性價比和質量。
對於初次體驗的網購的客戶來說,他們會缺乏信心,例如怕假貨,怕運送過程中遺失什至出現貨不對辦情況,因此,有意發展進入新興市場的中小企便應加強客服協調能力,提升價格的透明度及送貨流程,助消費者安心進行網購。

尊重當地宗教和文化:如中小企有意開拓馬來西亞的市場,必須留意及尊重當地的宗教及文化。由於馬來西亞官方宗教是伊斯蘭教,所以食品不能含有豬肉、化妝品不能含有酒精,以及鞋履不能以豬皮製造等。因此,中小企必須要制訂符合海外市場產品及服務發展市場策略,才有利於開拓海外市場業務。

申請「BUD東盟專項基金」需知

要成功申請BUD東盟專項基金,中小企要留意在東盟開設公司持股量及比例如不可少於50%,故中小企在提交BUD專項基金申請之前,必須釐清股權比重,避免股東間的持股比例影響申請結果。

此外,中小企也需留意投資項目的開支是否適用於BUD專項基金範疇。BUD專項基金涵蓋三大範疇,包括發展品牌、升級轉型以及拓展內銷市場。中小企要留意開銷支出是否屬於資助所覆蓋的範圍。例如,在「拓展內銷市場」下,雖然包括「銷售及分銷渠道開發」的開支,但零售業常見的「上架費」卻不包括在內。因此,中小企必須要仔細找出屬受資助的項目,令到自己的投資得到充分BUD資助。

Wealth Hub為中小企提供專業的基金申請服務,加快你獲資助申請批核,讓你得到更多資金發展生意。立即行動,聯絡我們(按這裡),大家齊齊在牛年一起抗逆創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