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留意科技券中小企政府資助網站的朋友應該知道,由2021年6月8日開始,創新科技署委託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擔任科技券計劃(TVP)的秘書處。對顧問而言絕對是一個壞消息。
有關生產力局的「往績」
生產力局(HKPC)一直是BUD專項基金的秘書處。今年6月由經濟日報報導有關BUD批核情況。這個於2012年成立的基金,旨在協助香港企業透過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以開拓及發展內地業務。由推出至2021年5月底,只收到10,254宗申請,當中有超過一半主動撤回或不獲批,BUD官網所載之已獲批項目名單亦只有2,000多間公司。換句話說,成功率只有接近1/4 或25%,相對偏低。
對申請者會有什麼影響?
我們深信,生產力局接替的話,科技券批核的速度將會提高,但相對「陣亡率」將會節節上升。近3個月他們已有所行動:
第一,現在絕大部分的申請上都會加上最後一條問題,就是秘書處認為申請者申請的系統比市場價為高(High Side),需要再找多一些報價或具體詳述度身訂造之元素(Customised Elements)。這類問題旨在嚇怕一些申請者,令他們「割價」。
此外,秘書處都會問及一些奇怪的問題,例如他們見到申請公司有申請中小企信貸保證計劃的記錄時,也會詢問公司有關之貸款申請是否與科技券申請之項目有所衝突,要求提供證明。這類問題絕對是令人嗤之以鼻,根本是兩碼子的事,卻令申請人耗費時間要跑到銀行一趟或要求客戶經理列印有關之申請表格給生產力局。
最後,就是生產力局會對已經得到最终撥款之公司機構作出隨機抽樣調查,要求客人短時間內準備所有之前已遞交的文件,並需要到公司辦公室確認有關之系統功能及硬件上是否按之前要求完成或購買。
謹慎找援軍,過往成功並不等於之後都會成功
總括而言,秘書處的種種行動表示,由申請到獲批,已經需要「過五關斬六將」,得到最終撥款後,以為「過左海就係神仙」,殊不知都有機會被「秋後算帳」,可見科技券的申請將會愈見困難。
因此,找顧問幫忙需要更加謹慎,我們建議找一些除了做科技券外,也有做過BUD專項基金等有豐富經驗的顧問公司,因為他們長期都是與生產力局秘書處交手。此外,所需要的系統申請都是真正有需要才用到,對之後應答秘書處之問題將會很有幫助。最後,就算得到最終撥款,都需要準備足夠有關的文件及系統,以免給他們有機可乘,被迫退回辛苦得來的撥款。
有關各種資助,包括科技劵的內容,可以按此參考這篇文章。
不只科技劵,申請資助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我們有數十篇有關資助的文章可以給你參考。
快問快答:科技券的遊戲規則更改,對申請者會有什麼影響?
第一,現在絕大部分的申請上都會加上最後一條問題,就是秘書處認為申請者申請的系統比市場價為高(High Side),需要再找多一些報價或具體詳述度身訂造之元素(Customised Elements)。
此外,秘書處都會問及一些奇怪的問題,例如他們見到申請公司有申請中小企信貸保證計劃的記錄時,也會詢問公司有關之貸款申請是否與科技券申請之項目有所衝突,要求提供證明。
更多詳情,請閱讀我們這篇文章。
科技券的遊戲規則已悄悄地更改,只懂得用舊有的一套要小心了。 有 “ 1 則迴響 ”
迴響已關閉。